仿真恐龍基本按照真實恐龍大小等比例制作。工序是先制作鋼骨架,然后包海綿模擬肌肉,接下來塑形,后上色。為了有更逼真的視聽效果,造型完成后的恐龍還要加上傳動機械、電子傳感器等聲、光、電設備,讓遠古時代的龐然大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鼠龍是迄今發(fā)現的小的恐龍,是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晚期(或侏羅紀早期)的食草性恐龍。仿真恐龍
幼龍的化石,缺了尾巴,體長只有20厘米,與一只小貓的大小相當,因此取名為“鼠龍”。仿真恐龍
根據化石的骨盆和四肢結構,古生物學家判斷鼠龍屬于原蜥腳下目恐龍,是原始的蜥腳類恐龍。未成年的鼠龍化石長度在20至37厘米之間,是當時發(fā)現的體型小的恐龍化石。一些人誤以為鼠龍化石來自成年個體,于是認為恐龍是體型小的恐龍。隨著研究的繼續(xù),古生物學家已經確定成年的鼠龍身長可達3米,是一種體型中等的恐龍。盡管鼠龍并不是體型小的恐龍,但是其化石卻為早期蜥腳類成長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仿真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