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大的灰褐色鶉類。胸灰色具黑色細(xì)紋。與相似種類四川雉鶉不同處在于栗色喉塊外緣近白。有猩紅色眼周裸皮。全長約48cm。雌、雄兩性相似。上體大都褐色,翅具白色和淡棕色端斑;頦至前頸及尾下覆羽紅栗色;胸、腹褐灰,胸羽還具黑色縱紋,腹羽則雜以淡黃和棕色。
又名鸕雉 、黑雞,中型鳥類,全長約58cm。雄鳥頭頂和后頸及頸側(cè)均紫黑。頭上具有稍形直立的同色羽冠。背部藍(lán)黑,下體大都黑褐,胸羽為披針狀,除羽基外,呈白色而沾灰。臉部赤紅。嘴黃褐,分布范圍:喜馬拉雅山脈、印度北部、緬甸北部及西部。在中國相當(dāng)罕見,僅分布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亞熱帶森林。
為中國特產(chǎn)鳥類。分布于青海,甘肅文縣、康縣、祁連山,西藏芒康、江達(dá)、察隅、米林、朗縣拉多,四川馬爾康、松潘,均為留鳥。分布范圍:喜馬拉雅山脈、印度北部、緬甸北部及西部。
在中國相當(dāng)罕見,僅分布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亞熱帶森林。指名亞種在西藏的南部及東南部,lathami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黑鷴分布于中國西南的云南、西藏,以及印度北部、緬甸、泰國、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qū),共分化為9個(gè)亞種,各亞種之間主要在雄鳥的羽冠、胸部、下背等處的羽色差異較大。中國有2個(gè)亞種,指名亞種雄鳥胸部的羽色大都為白色沾灰,分布在西藏南部的聶拉木、吉隆、亞東等地;藏南亞種雄鳥胸部的羽毛為黑色,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墨脫、察隅、波密和云南西北部的盈江、貢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