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管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fā)明了真空三極管,開創(chuàng)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fā)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于電子管主要技術指標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fā)燒友所偏愛。
晶體管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xiàn),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tài)范圍等特點。
集成電路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yōu)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fā)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于音響電路。
音響工程的調試工作需要用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來對待,只有保證對設計、施工、系統(tǒng)構造以及設備性能都有充分認識后,才能得到一個較好的調試結果,針對一般調試工作中經常發(fā)生的問題,這里我們向大家介紹幾個調試時應該注意的技術環(huán)節(jié),供大家參考。
調試前一定要認真了解系統(tǒng)構造和設備的性能,因為只有掌握了系統(tǒng)和設備的情況,我們才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可行的調試方案,才能對調試時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有所估計,否則,對系統(tǒng)、設備情況不了解不熟悉盲目調試,結果肯定不會理想。尤其是對于我們在一般工程中很少用到的一些新型、特殊設備,安裝調試前一定要認真學習它的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
調試前一定要對系統(tǒng)、設備的設定情況進行的檢查。因為安裝和單機檢查過程和系統(tǒng)調試的側重點畢竟不同,設備的設定情況往往是隨意的,在進行調試前可能某些重要的設定鈕已經和實際要求完全不同了,所以檢查是有必要的,對各設備的設定情況作好記錄。
音箱的分類有不同的角度與標準,按音箱的聲學結構來分,有密閉箱、倒相箱(又叫低頻反射箱)、無源輻射器音箱、傳輸線音箱之分,它們各自的特點詳見相關問箱。倒相箱是市場的主流;從音箱的大小和放置方式來看,有落地箱和書架箱之分,前者體積比較大,一般直接放大地上,有時也在音箱下安裝避震用的腳釘。落地箱由于箱體容積大,而且便于使用更大、更多的低音單元,其低頻通常比較好,而且輸出聲壓級較高、功率承載能力強,因而適合聽音面積較大或者要求較的場合使用。書架箱體積較小,通常放在腳架上,特點是擺放靈活,不占空間,不過受箱體容積以及低音單元口徑和數(shù)量的限制,其低頻通常不及落地箱,承載功率和輸出聲壓級也小一些,適合在較小的聽音環(huán)境中使用;按重放的頻帶分,有寬窄頻帶音箱之分,大多數(shù)音箱其設計目標都是要覆蓋盡量寬的頻帶,屬于寬頻帶音箱。窄頻帶音箱常見的就是隨家庭影院而興起的超低音音箱(低音炮),僅用于還原超低頻到低頻很窄的一個頻段;按有無內置的功率放大器,可分為無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沒有內置功放而后者有,大多數(shù)家用音箱都是無源的,不過超低音音箱通常為有源式。
音響的擺位方法一直是很多音響發(fā)燒友們比較關注的問題。那么KTV專業(yè)音響如何擺位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這方面的信息。
1、三一七比例法
這種擺位方法是指將KTV包房長度均分為三等分,喇叭擺在三分之一長度處,二喇叭之間的間隔為房間三分之二長度的0.7倍。在這里大家還需要注意的一點那就是喇叭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不過沒有向內投射亦可,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后墻。
2、三三一比例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講將房間長度均分為三等分,寬度也均分為三等分,喇叭擺在長度與寬度的等分交點上。喇叭可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內投射亦可,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后墻。這種KTV專業(yè)音響擺位方法看上去與種和大家介紹的有些相同。但是它們有著一定的區(qū)別。
3、螺孔擺法
這一種音響的擺位方法是將喇叭擺在房間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長度之間,然后將兩喇叭盡量靠兩側墻(如房間很寬則不需要緊靠側墻),兩喇叭的向內投射角度要大于45度。聆聽位置要在投射角交叉線交點之后約0.5米-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