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歷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自古以來就成為重要的園林及城鄉(xiāng)綠化樹種,宜沿河湖岸邊及低濕處、草地上栽植;亦可作行道樹、防護林及沙荒造林等用。花有蜜腺,是早春蜜源樹種之一。宋代進士張舜民針對靈州(今靈武)一帶柳樹成林卻屢遭厄運發(fā)出感嘆:“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司砍作薪,他日玉關歸去路,將何攀折贈行人?”?,F(xiàn)今永寧縣大觀橋綠柳成行,風光秀麗,成為寧夏“八景”之一。
每逢端陽節(jié),家家戶戶總要門前插柳掛楊,以兆興旺。這雖然是古代寧夏人民的傳統(tǒng)習俗,如今在寧夏農(nóng)村卻依然如故。柳是“留”的諧音,“折柳”以示“挽留”,故此“折柳送客”乃寧夏盛行一時的禮儀?;刈鍕D女擅長的“口弦”,是以柳葉或柳枝管皮作簧片。
旱柳枝條柔軟,樹冠豐滿,是中國北方常用的庭蔭樹、行道樹。常栽培在河湖岸 邊或孤植于草坪。
饅頭柳主要采用扦插繁殖。扦插快速成苗方法:一次扦插定植,密度為70厘米×70厘米,翌年不用移栽;當年不抹芽、不修枝,可保證當年枝條不干梢,第2年生長期前掰除徒長枝;扦插第3年進行3年定干,以促進莖生長。用以上方法培育柳樹大苗比常規(guī)方法可提前2-3年出圃。
饅頭柳樹冠圓整豐滿,樹形優(yōu)美,枝條柔軟,容易繁殖,深受人們喜愛,可作庭蔭樹、行道樹、護岸樹,常栽培在河湖岸邊或孤植于草坪,對植于建筑物兩旁,亦用作公路樹、防護林、用材林、沙荒造林、“四旁”綠化等。在中國北方園林中,柳屬的一些綠化樹種是落葉樹種中綠期長的一種,應用較廣,特別是饅頭柳作為柳樹中的優(yōu)良樹種,呈逐步代替旱柳的趨勢,在城市街道、公園、住宅小區(qū)及各種園林風景綠化中應用很廣。
海棠一般多行地栽,時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葉后為宜。出圃時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成活的關鍵。一般大苗要帶土索,小苗要根據(jù)情況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強撫育管理,經(jīng)常保持疏松肥沃。在落葉后至早春萌芽前進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蟲枝剪除,以保持樹冠疏散,通風透光。為促進植株開花旺盛,須將徒長枝進行短截,以減少發(fā)芽的養(yǎng)分消耗。結(jié)果枝、蹭枝則不必修剪。在生長期間,如能及時進行摘心,早期限制營養(yǎng)生長,則效果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