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特別強調,殯葬服務單位在提供骨灰存放格位、殯葬用品時,要注重滿足中低收入群眾的需要。對享受民政部門各類救助的城鄉(xiāng)困難群眾、領取國家定期撫恤補助金的優(yōu)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各地政府要研究制定基本服務收費減免政策及政府補償辦法。
中國殯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的遺骸周圍,撒有含赤鐵礦的紅色粉末,并有鉆孔的獸齒、石珠、骨墜等裝飾品隨葬。這幾乎是早原始 的土葬。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出現了階級,殯葬文化也處處體現的階級的“三六九等”,在墓地、葬具和隨葬品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從北京猿人將洞穴上層當作生者的 居室,下層為死者的墓地。到秦始皇陵的規(guī)模及豪華程度,儼然一幅宮城都邑圖,將“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禮俗發(fā)揮到了。直到明、清兩代的殯葬禮儀已經形成 一套隆重而繁瑣的殯葬禮儀。
禁止在下列地區(qū)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和文物保護區(qū);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qū); (四)鐵路、公路主干線兩側。 前款規(guī)定區(qū)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在一百多萬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祖國遼闊富饒的土地上,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生活活動的擴大,原始人群逐漸被一種固定的生活集體所代替,出現了氏族公社的社會組織。在公社內部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沒有貧富不均,每個成員地位是平等的。反映在喪葬問題上極為簡單,如一個成員去世后,后人不忍見死者遺體腐壞,用柴草蓋上,埋在野外,既不挖墳墓,也沒有禮儀。而隨著社會進步人們采用了土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