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的時候必須有全體后代尤其是男人們"唱哭",否則按照民間舊俗就會被視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黃泉路上沒有響徹天地的哭聲相伴,便在方圓數(shù)十里傳為笑柄,其子孫后代也要被人們視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難容。
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個木樁,然后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nèi)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進去之后再抽掉墊底,后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民間的習俗認為,人死后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里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jié)哀的措施。不然的話死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舍得離開,是很難勸說的。
漢族喪葬禁忌事項
1、舊時漢族忌在外惡死。惡死包括溺死,上吊、雷擊、遭殺等。
2、忌把在外惡死者直抬回家里,一般抬回放在門外的“亭仔腳”處,等候入殮。而且與正常死亡不同,不是頭前腳后搬運,而是腳前頭后搬,以示反常。
3、忌病人晚飯后斷氣。認為死者已把飯吃光了才死去,一般認為死在早飯前,即所謂“留三頓”。在晚飯后死,有可能使子孫淪為叫化子。
4、忌病人在原來睡的床上死去。一般要搬臨危者到正廳上搭椅子、木板讓他們斷氣。認為靈魂會回來抬床腳,如果來找斷氣處的木板,早已拆開、找不到,而如果到原來的床上來抬,則可能要廢床。
5、忌寫靈字。因為“靈”字繁體字為“靈”,內(nèi)有三個“口”,恐死去一口不足,又要死去兩口,以湊三口,而“口”是古人用來計算人口單位的。一般要書寫到“靈”字,都寫成“靈”,以期消除“三個口”的環(huán)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