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所稱的手札,亦稱信札、書札、尺牘、書簡、手簡、尺翰等,唐之前存留下來的大多已被稱作“帖”,是珍貴的法書精品。而明清以至近現(xiàn)代所保存下來的大量札類藏品,則被歸入古籍善本類目之中。目前市場上的手札作者主要集中于歷史上和少量在當代地位已被肯定的名人,如政要、學者、作家等。其實,就任何一件手札作品來講,其本身所蘊含的歷史文物價值還尚未被人們全部認清。
信札的藝術審美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書法藝術價值,尤其是書法大家的書信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與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比較來說,信札的書寫更顯隨性、流暢,是一種書法的本色表現(xiàn),同時信札的書寫者群體比書法創(chuàng)作者要大得多,書寫的內容也大大超過普通書法,很多傳世可靠的書法大都是以信札形式保留下來。
如果是文言文或詩詞,不懂詞牌韻譜,無法斷句,不了解古代信體格式及稱謂虛詞,更是一籌莫展。并且古代收信人不允許指名道姓,皆以字號相稱,寫信者往往僅具一兩字的名。有些書信署名只寫“名正肅”,“名心印”或“知名不具”等,只能從收信人的親朋友僚關系網(wǎng)和其筆跡上比對與厘定。正所謂:藏需要的是眼光,品需要的是功底。
信札收藏的學問其實很深,特別是民國以前的古代書札,多為行草書。有人說讀草書,如吃帶刺的魚,經(jīng)常被卡住。但經(jīng)驗告訴人們,越是刺多的魚,越有得品味。所以不識草書,不識繁體異體字,不識篆書(有印章時)的人,就無法讀懂書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