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牌”卷煙原配方中所用美國煙葉比重較大,這些都是過去進口庫存的陳煙,當時的情況(新中國成立)不可能繼續(xù)進口美國煙葉,因而庫存漸少,如何繼續(xù)生產成為主要和緊迫的問題。顯然,以國產煙葉代替進口煙葉是的出路。為此,我們進一步研究各種進口煙葉的香味特征,并與國產各地方等級煙葉的香味品質作比較。
研究認為,進口煙葉中部分香味屬濃香型,這種煙葉基本可以用當時的上等許昌陳煙腰葉代替,供應量較充足,問題不大;另一類香味屬清香型,部分云南煙葉與之較近似,可部分代替。此外,福建永定新發(fā)展的烤煙具有另一特征的清香,河南鄧縣的烤煙(當時稱鄧炕)也具有較獨特的清香,問題是數(shù)量有限,只能少量使用。當時數(shù)量較足的山東和貴州的部分烤煙雖然清香煙味不甚突出,但可以起到協(xié)調煙香的作用。
利用這些煙葉的適當調配,結合選葉、退梗、人工發(fā)酵處理等技術措施,逐步減少了美國煙葉的用量,并一度實現(xiàn)了完全用國產煙葉生產“中華牌”卷煙,解決了原料的供應問題。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能贏得“國煙”的美譽,關鍵是中華牌卷煙的吸味純凈,質量上乘,富有清香之氣。為了把好中華牌卷煙的質量,中華牌一問世,便得到了當時各級領導的極大關注,上至國家局、華東煙草公司和上海市公司,下至廠領導、車間領導,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華牌卷煙基本上是按照“有多少煙葉生產多少香煙”的原則進行生產的。由于當時國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國內煙葉供應嚴重不足,因此,當時的中華牌卷煙的產量也一直較低,但中華牌卷煙的質量始終保持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