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擇吉習俗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它具有相當廣泛的文化蘊含,擇選吉日其根本就是尋找、確定用事活動的適宜時空點,能充分的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間的和諧關系所造成的適宜機遇,從而達到趨吉避兇、吉祥如意的結果。
古人認為,吉日的選擇并不是不顧年、月、時的吉兇,而要相互觀覽,綜合選擇。傳統(tǒng)歷法選擇將“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陳”等六辰為兇神,認為犯之不吉;將“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稱為六黃道,所謂黃道吉日就是這六神所在的日子。這六神所值日的那就叫黃道吉日,諸事皆宜、不避兇忌、吉祥如意。
正統(tǒng)的黃道吉日必須結合用事者的生辰進行參詳選擇。 [3] 又以十二建星中的“除、危、定、執(zhí)、成、開"為六小黃道日,十二星吉兇的口訣是:“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zhí)黃,成開皆可用,破閉不可當”;“黑”即“黑道”,意為兇日,“黃”即“黃道”,意為吉日。但十二星的吉兇只是參考,沒有的吉與兇之分,具體視不同的事項而定。十二星的應用的一般原則是:首查“宜、忌”事項,次選黃道日;避選“破”、“閉”二日。
融匯了公歷、農歷和干支歷等多套歷法為一體的歷書,稱為黃歷,又稱老黃歷、皇歷、通勝等,是一種附加大量與趨吉避兇相關的規(guī)則和內容的歷書。歷書是古時帝王遵循的一個行為規(guī)范準則,是由皇帝頒布的歷法,所以人們把歷書稱為“皇歷”;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取諧音把“皇歷”改稱“黃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