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利法是在2008年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做的第三次修改。新專利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2009年10月1日起生效,截至2017年仍然有效。
新專利法全文可參見《》,本文主要分析新專利法對電商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專利分三種類型,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在專利法一直貫徹的標準中,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并不需要經過實質審查和公告階段,所以申請專利變得更容易,花的時間也更少。于是有人抓住這個機會將別人未及時申請的技術或設計拿去注冊申請成為自己的專利,反過來告別人侵權,從中獲利。
倚靠自己獨占這一特點,不斷尋找電商賣家,投訴、起訴、強制許可、要求巨額賠款,這樣的專利堪稱垃圾專利,這樣的專利權人堪稱專利流氓。
好好的市場經濟被專利流氓玩壞了,大家都熟悉了專利訴訟這個游戲規(guī)則,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專利戰(zhàn)。操作合理的話,這就是合法的市場壟斷。
在電商互聯網領域,類似于購物車、一鍵下單、電子支付等相似的技術,一旦被人注冊申請成獨占,這些專利將成為阻礙電商發(fā)展的絆腳石。專利,進可攻,退可守。華為因為不斷的技術升級及相關專利布局得當,在激烈競爭中獨占鰲頭;而小米卻曾因專利儲備不足無法邁進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也盡顯疲態(tài)。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電商平臺、賣家,在互聯網時代,都無法脫離各種技術的支撐,你不重視專利,不重視專利布局與,總有被專利反噬的風險。越是體量大的平臺,越是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