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頂蓋需要進行三層防水處理的, 上面的一層使用直板疊壓法,中間一層加入鍍鋅鋼板 ,使頂蓋具備防雨功能,而底層使用薄插接板預防內頂因為溫度變化而出現開裂的情況,另外在頂蓋上還會安裝封雨的脊瓦和寶頂,使頂蓋的更加穩(wěn)定。
在仿木屋建造上淡水河谷園林主要采用兩種不同的建造工藝,其中常使用的兩種制作手法:一邊制作,一邊碳化;制作完成拆裝后再碳化的,然后進行組裝調試,后再進行一次炭化處理。這種工藝可以保證材料炭化完全。而且仿木屋建造材料在炭化后還需要經歷表面砂磨、去灰、噴涂兩遍環(huán)保漆等流程,加以保證了仿木屋的穩(wěn)定性。貼近自然的居住環(huán)境使居住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心和舒適。
因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殿和堂在形式、構造上都有區(qū)別。殿和堂在臺階做法上的區(qū)別出現較早:堂只有階;殿不僅有階,還有陛,即除了本身的臺基之外,下面還有一個高大的臺子作為底座,由長長的陛級聯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宮室、廟宇、皇家園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軸線上,其平面多為矩形,也有方形、圓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間和構件的尺度往往較大,裝修做法比較講究。堂一般作為府邸、衙署、宅院、園林中的主體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樣,體量比較適中,結構做法和裝飾材料等也比較簡潔,且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于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的古代木構建筑。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游覽建筑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筑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筑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臺結構層,其內檐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檐挑出成為挑臺,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復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xù)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