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zhì)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藥用動物,漢代時就有“鹿身百寶”的說法,是靈丹妙藥的象征。《本草綱目》記載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鹿血、鹿腦、鹿尾、鹿腎、鹿筋、鹿脂、鹿肉、鹿頭肉、鹿骨、鹿齒、鹿髓等都可入藥,有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能夠預(yù)防和多種疾病。而鹿的初生幼角——鹿茸更是被視作“寶中之寶”。
燕窩是燕子做的巢,但這種燕子并不是我們常見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叫家燕(swallow),屬燕科,它們的巢用禾草或者泥巴和唾液混合筑成,無法食用??沙缘难喔C是由另一種燕子筑成,它們屬于雨燕科,稱為“金絲燕”(swiftlet),具體是指雨燕目雨燕科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zhì)(如:羽毛)所筑成的巢穴,而非雀形目燕科鳥類(如家燕)所筑巢。其中以金絲燕唾液的蛋白質(zhì)純度和營養(yǎng)價值為。產(chǎn)自中國南部沿海一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燕窩按筑巢的地方而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屋燕”的巢一般筑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要方便采集燕窩,而洞燕的巢則筑於山洞內(nèi),地勢險峻,采集相當危險。燕窩中有稱為“血燕”的,是因為金絲燕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雜質(zhì),呈紅絲而名,并非因為人們誤解,以為其未完成鳥巢,忍住不產(chǎn)卵,吐血而形成。燕窩被采摘之后,還要經(jīng)過蒸細、浸泡、除雜、挑毛、烘干等復(fù)雜的加工才能制成成品燕窩,包括燕盞、燕條、燕餅、燕絲。其中燕盞是整只個大質(zhì)優(yōu)的燕窩經(jīng)除雜保留原有形狀而成,價格特別昂貴。金絲燕的窩。多建在熱帶、亞熱帶海島的懸崖絕壁上,懸崖下面是滾滾的波濤,上面是藍天白云。金絲燕在春季開始做窩,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種膠質(zhì)唾液,吐出后經(jīng)海風吹干,就變成半透明而略帶淺黃色的物質(zhì),這是燕窩的主要成分。金絲燕用這種唾液和著纖細的海藻、身上的絨羽和柔軟的植物纖維等做成巢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燕窩”。燕窩是珍貴的佳肴,又是名貴藥材,有補肺養(yǎng)陰之功效,主治虛勞咳嗽、咳血等癥。印度、馬來群島和我國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等均有出產(chǎn)。
冬蟲夏草為蟲體與菌座相連而成,全長9~12厘米。蟲體如三眠老蠶,長約3~6厘米,粗約0.4~0.7厘米。外表呈深黃色,粗糙,背部有多數(shù)橫皺紋,腹面有足8對,位于蟲體中部的4對明顯易見。斷面內(nèi)心充實,白色,略發(fā)黃,周邊顯深黃色。菌座自蟲體頭部生出,呈棒狀,彎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長可達4~8厘米,徑約0.3厘米。折斷時內(nèi)心空虛,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蟲體色澤黃亮、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
海參回收:體呈圓筒狀,長10~20厘米,特大的可達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觸手輪形,17~30個,一般為 20個。觸、手壇囊發(fā)達。海參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魚類更早,大概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是現(xiàn)存早的生物物種,有海洋活化石之稱。經(jīng)歷幾次地球大毀滅都得以生存下來,數(shù)度見證地球的變遷。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門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內(nèi)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許多種有從口到肛門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谥車?0根或更多能伸縮觸手,用于捕食或掘穴。許多種能從肛門放出內(nèi)部器官,然后再生新的,可能是為逃避敵害。泄殖腔內(nèi)常有潛魚屬(Carapus)隱魚共生。有許多能放出對小動物致命的毒素,但對人無生命危險。
當水溫達20時,刺參就會轉(zhuǎn)移到深海的巖礁縫隙中或潛藏于石底,不吃不動,整個身體收縮變硬如刺球。一般動物不會吃掉它。它一睡就是一個夏季,等到秋后才蘇醒過來恢復(f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