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抗病力較強,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質,做好常規(guī)和預防工作,一般很少發(fā)生病害。
以防為主:黃顙魚屬無鱗魚,對常用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魚類,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貫徹“以防為主”方針。在投放、運輸、養(yǎng)殖過程中避免損傷魚體,嚴防初春、秋冬低溫季節(jié)感染水霉病。
定期: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調節(jié)改善水質,還可使用氯制劑進行水體。定期投喂藥餌預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黃、板藍根等中藥拌料投喂預防。高溫生長旺季,可適量添加類,以防性疾病。
有病早治:黃顙魚常見病害有水霉病、性爛鰓病、水腫病、腸炎病、小瓜蟲病等。一旦發(fā)生疾病,要及時診治,盡早盡快對癥用藥。時盡量使用、低毒的綠色漁藥,嚴禁使用敵百蟲、高錳酸鉀等敏感。
黃顙魚相比常規(guī)魚類,耐低氧能力較差,且個體纖小,容易受驚,對養(yǎng)殖管理要求較高。 [8]
水質調節(jié):黃顙魚喜歡清新的水體環(huán)境,需要時刻保持水質清新,水體透明度要求達到35厘米以上。因此,必須定期換水。5~6月,每月?lián)Q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厘米左右;7~9月,每半月?lián)Q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厘米左右,全年保持水深在2米左右。 [8]
適時增氧:養(yǎng)殖池塘要求配備增氧機等設備,根據(jù)天氣、水質情況科學開機增氧,晴天堅持凌晨和午后開機1小時,陰雨、悶熱天氣要提前增氧,增加開機次數(shù)和時間,使水體溶氧濃度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8]
強化管理:堅持日夜巡塘,觀察魚群采食、活動及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隱患及時排除。盡量減少行人、獸類等進入養(yǎng)殖區(qū)驚擾魚群,以免發(fā)生應激反應。
黃顙魚富含磷這種微量元素。磷是第15號化學元素,符號P。處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存在于人體所有細胞中,是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必要物質,幾乎參與所有生理上的化學反應。磷還是使心臟有規(guī)律地跳動、維持腎臟正常機能和傳達神經刺激的重要物質。這就側面說明,腎臟不好或者是心臟不舒服的人們可以在日常用膳中多選擇黃顙魚,對自己的病情是非常有幫助的。磷在生物圈內的分布很廣泛,地殼含量豐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濃度屬第2類。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組織中,也是人體含量較多的元素之一,稍次于鈣排列為第六位。約占人體重的1%,成人體內約含有600-900g的磷。體內磷的85.7%集中于骨和牙,其余散在分布于全身各組織及體液中,其中一半存在于肌肉組織。它不但構成人體成分,且參與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代謝過程,作為人體細胞DNA和RNA的重要組成元素,是機體很重要的一種元素。
黃顙魚(學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后部側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視鈍圓??诖?。眼中等大。鼻須位于后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后緣。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鰭較小,具骨質硬刺,前緣光滑。脂鰭短,基部位于背鰭基后端至尾鰭基中央偏前。臀鰭基底長,起點位于脂鰭起點垂直下方之前。胸鰭側下位,骨質硬刺前緣鋸齒細小而多。腹鰭短,末端伸達臀鰭。肛門距臀鰭起點與距腹鰭基后端約相等。尾鰭深分叉,末端圓?;铙w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漸淺黃色。沿側線上下各有一狹窄的黃色縱帶,約在腹鰭與臀鰭上方各有一黃色橫帶,交錯形成斷續(xù)的暗色縱斑塊。尾鰭兩葉中部各有一暗色縱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