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有晶態(tài)和無定形兩種同素異形體。晶態(tài)硅又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它們均具有金剛石晶格,晶體硬而脆,具有金屬光澤,能導電,但導電率不及金屬,且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導體性質。
單晶硅在日常生活中是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電視、電腦、冰箱、電話、手表、汽車,處處都離不開單晶硅材料,單晶硅作為科技應用普及材料之一,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單晶硅在火星上是火星探測器中太陽能轉換器的制成材料?;鹦翘綔y器在火星上的能量全部來自太陽光,探測器白天休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把光能轉化為電能存儲起來,晚上則進行科學研究活動。也就是說,只要有了單晶硅,在太陽光照到的地方,就有了能量來源。
單晶硅在太空中是航天飛機、宇宙飛船、人造衛(wèi)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人類在征服宇宙的征途上,所取得的每一步進步,都有著單晶硅的身影。航天器材大部分的零部件都要以單晶硅為基礎。離開單晶硅,衛(wèi)星會沒有能源,沒有單晶硅,航天飛機和宇航員不會和地球取得聯(lián)系,單晶硅作為人類科技進步的基石,為人類征服太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單晶硅主要用于制作半導體元件。
用途: 是制造半導體硅器件的原料,用于制大功率整流器、大功率晶體管、二極管、開關器件等
熔融的單質硅在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排列成許多晶核,如果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平行結合起來便結晶成單晶硅。
單晶硅的制法通常是先制得多晶硅或無定形硅,然后用直拉法或懸浮區(qū)熔法從熔體中生長出棒狀單晶硅。
單晶硅棒是生產單晶硅片的原材料,隨著國內和國際市場對單晶硅片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單晶硅棒的市場需求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
單晶硅圓片按其直徑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300毫米)及18英寸(450毫米)等。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但大尺寸晶片對材料和技術的要求也越高。單晶硅按晶體伸長方法的不同,分為直拉法(CZ)、區(qū)熔法(FZ)和外延法。直拉法、區(qū)熔法伸長單晶硅棒材,外延法伸長單晶硅薄膜。直拉法伸長的單晶硅主要用于半導體集成電路、二極管、外延片襯底、太陽能電池。晶體直徑可控制在Φ3~8英寸。區(qū)熔法單晶主要用于高壓大功率可控整流器件領域,廣泛用于大功率輸變電、電力機車、整流、變頻、機電一體化、節(jié)能燈、電視機等系列產品。晶體直徑可控制在Φ3~6英寸。外延片主要用于集成電路領域。
由于成本和性能的原因,直拉法(CZ)單晶硅材料應用廣。在IC工業(yè)中所用的材料主要是CZ拋光片和外延片。存儲器電路通常使用CZ拋光片,因成本較低。邏輯電路一般使用價格較高的外延片,因其在IC制造中有更好的適用性并具有消除Latch-up的能力。
硅片直徑越大,技術要求越高,越有市場前景,價值也就越高。
非晶硅太陽電池板
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板的厚度小于lum,小于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厚度的1/100,可以節(jié)省硅材料的短缺,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由于分解沉積溫度較低(200℃左右),能耗小,成本較低,適合大規(guī)模生產。單片電池面積大(如0.5mx1.0米),整潔美觀。
在太陽光譜可見范圍內,非晶硅的吸收系數比晶硅大一個數量級。非晶硅太陽電池板的光譜響應峰值與太陽光譜的峰值接近。由于非晶硅材料的本征吸收系數很大,因此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在弱光下的發(fā)電能力遠高于晶硅太陽能電池板。
1980年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商業(yè)化后,日本三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制造了計算器電源。此后,其應用范圍逐漸從手表、計算器、玩具等多種電子消費品擴展到家用光伏發(fā)電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具有成本低、生產規(guī)模大、與建筑一體化等優(yōu)點,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