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0年~3000年,埃及、希臘以及羅馬等國開始利用經(jīng)過煅燒所得的石膏或石灰來配制砌筑砂漿。今天太平洋小編就跟您聊一聊混凝土中石灰的開發(fā)利用
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埃及胡夫金字塔就是用天然的石灰砂漿做膠結材料,將大塊的石塊粘結砌成的,在我國,五千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人們就認識并燒制出石灰,龍山時期的房屋建筑,在考古學上稱作“白灰面建筑”。它是在房屋內的居住面以及內墻根處,都普遍地抹上一層白石灰面,使屋內顯得潔白、干凈、美觀,而且還有防潮、防蟲等作用。
河南龍山文化、陶寺龍山文化和客省莊二期文化的許多遺址里都發(fā)現(xiàn)有白灰面房子。如河南臨汝煤山遺址、永城黑堌堆遺址、后崗遺址等。除白灰面房子以外,考古還發(fā)現(xiàn)有燒制石灰的窯、生石灰料和大量剩余的熟石灰,表明龍山時期的人們已經(jīng)掌握了燒制石灰的技術。在漢朝(公元2世紀),人工燒制石灰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與當今石灰沒什么差別。石灰的開發(fā)利用表明了人類通過煅燒主動發(fā)明建筑材料的開始,也是人類發(fā)現(xiàn)氣硬性膠凝材料的起始。
古羅馬是使用石灰—火山灰膠凝體系生產(chǎn)混凝土技術規(guī)模的國家。古羅馬建筑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羅馬建筑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
約在公元前二世紀,人們發(fā)現(xiàn)維蘇威火山附近的波佐利以及羅馬北部和東部地層里的一種巧克力色的沙土(具有火山灰成分),把它與石頭、砂子、水混合可凝固成結實不透水的材料,從而產(chǎn)生了古代的混凝土,可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墻。其中萬神殿直徑44m的半球形穹頂就使用了12000t這種膠凝材料和凝灰?guī)r輕骨料拌合而成的混凝土石灰一火山灰膠凝體系的發(fā)明,標志著水硬性膠凝材料使用的開始與混凝土的誕生。
以上就是太平洋小編為大家?guī)淼幕炷林惺业拈_發(fā)利用,歡迎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