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強度等級:宜≥C25(留有余地),柱梁宜同,變柱截面處不變混凝土強度等級,以免剛度突變。板不宜高于C40(高規(guī)4.5.2條規(guī)定)、上海市《控制住宅工程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樓板裂縫的技術導則》(2001年12月20日以滬建建(2001)第0907號文發(fā)布)一。7條規(guī)定“現(xiàn)澆樓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大于C30”,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混凝土質量專業(yè)委員會、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專業(yè)委員會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指南》(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4月版)也建議“樓板、屋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時,其強度等級不宜大于C30,基礎底板、地下室外墻不宜大于C35”,其原因是為了控制水泥用量,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水泥用量也越多就越容易開裂。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構造柱(GZ):
1)上端與梁板應弱連接,不連應是可以的,也可用1φ12連接,GZ上端應與梁板離開20~30mm,否則會改變上端梁板的受力狀況。
2)GZ的箍筋可不加密,它不是抗震構件(有些標準圖集有加密的)。
3)GZ必須先砌填充墻(留馬牙槎)后澆,施工單位有先澆的,極為不妥。
對剪力墻結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都有一些規(guī)定,高規(guī)的內容要多一些,且有關于短肢剪力墻的規(guī)定(7.1.2條共8款)。一般剪力墻為hw(墻肢截面高度,個人認為此應稱為“墻肢長度”,與高規(guī)表7.2.16注1及抗震設計規(guī)范6.4.9條與表6.4.7注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表11.7.15注4統(tǒng)一)/bw(墻肢截面厚度)>8,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較長的剪力墻宜開設洞口(即所謂結構洞)(高規(guī)7.1.5條)。短肢剪力墻hw/bw=5(認為按老習慣取4較合理)~8,抗震等級應提高一級。hw/bw關于底層剪力墻的厚度:高規(guī)7.1.2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當短肢剪力墻較多時,其第2款規(guī)定“抗震設計時,筒體和一般剪力墻承受的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小于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50%”。SATWE程序在計算時,是將各個墻肢的高厚比進行單獨計算,凡hw/bw=5~8,即歸入短肢剪力墻,這樣算得的短肢剪力墻承受的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就可能容易大于50%。而TAT程序在計算時,是將L形等剪力墻等只要其中的一肢達到一般剪力墻的要求,則不歸入短肢剪力墻,在相同的結構中,這樣算得的短肢剪力墻承受的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就有可能不大于50%,建議宜按TAT計算該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