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聲室所用的吸聲材料,要求吸聲系數大于0.99。一般使用漸變吸收層,常用尖劈或圓錐結構,以玻璃棉作吸聲材料,也有用軟泡沫塑料的。例如一個10×10×10m的實驗室,每面敷設1m長的吸聲尖劈,其低頻截止頻率可達50Hz。在消聲室中進行試驗時,被測試的對象或聲源等置于中央的尼龍絲網或鋼絲網上,由于此類網能承受的重量有限,故只能測試重量輕、體積小的聲源等。
隔墻
在浮筑地面上砌一層厚24cm的磚墻作為內墻,與外墻之間留有20cm的間隙,砌墻磚縫要求砂漿飽滿,以防縫隙漏聲。
由于實際需要,自70年代起發(fā)展了一種稱為半消聲室的聲學實驗室。此半消聲室除要求地面為硬質剛性反射面外,其余與消聲室相同。當聲源或接收器置于地面上時,聲源和接收器之間只有直達聲而沒有反射聲,故在地面上的半空間中有同消聲室中那樣的自由場。半消聲室的優(yōu)點是由于地面是硬的,能承受較大的重量,適宜測量如車輛、大型機器、設備等的噪聲功率且使用方便,造價比消聲室低廉;缺點是當聲源的等效聲中心或接收器高出地面較多時,聲反射的影響使聲場嚴重偏離自由場,這種現象在頻率高時更為顯著,因此半消聲室存在有高頻限。
卦限消聲室是一個相鄰的三個面為硬反射面,另三個面上裝有吸聲尖劈的實驗室。三個反射面形成三面鏡子,如聲源或接收器置于此三反射面的交點上,則聲源和接收器之間和半消聲室相同,只有直達聲而沒有反射聲,使在其中形成自由場。由于聲源或接收器只能置于交點上,故在實際使用中將受到很大限制。
消聲室的校準原先只在國家標準GB6882或ISO3745《聲學—噪聲源聲功率級的測定—消聲室和半消聲室精密法》中的附錄A規(guī)定了測試聲場地校準程序。2006年發(fā)布了JJF1147—2006《消聲室和半消聲室聲學特性校準規(guī)范》詳細地規(guī)定了消聲室和半消聲室聲學特性地確定和評價。
消聲室主要技術指標有兩項:①自由聲場的頻率范圍和空間范圍 [1] ;②本底噪聲。
本底噪聲地測量相對比較簡單,一般是在消聲室或半消聲室內選擇3 ~5個測點,依次測量各測點處的聲壓級和1 /1 倍頻帶聲壓級,取相應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房間的本底噪聲級。
自由聲場的頻率范圍和空間范圍測量過程是將傳聲器按選定的路徑向吸聲壁面方向移動至下一個測點,測點之間的距離相等并不大于0.1 m,終的測點與吸聲壁面的距離應不大于0.75 m,每條測量路徑上的測點數不少于10個。依次測量各選定路徑所有測點上的聲壓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