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耳野生資源稀缺,人工培育困難,生長周期長,生物效應低。目前用固體發(fā)酵法生產槐耳菌質,液體培養(yǎng)法生產菌絲體。 固體發(fā)酵 菌絲體生長溫度5℃,溫度37℃,適pH5.5。
槐栓菌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常呈覆瓦狀,木栓質,棕褐色,近光滑,有少數(shù)環(huán)紋,(2.5-7)cm×(3-4)cm,菌肉黃白色,干后有香味,厚4-300mm,菌管長約5mm,壁厚而光整,孔口黃白色,多角形,每1mm間5-6個,孢子無色,光滑,孢子印白色,常有囊狀體。
槐耳的藥用選方 1、治腸痔下血:槐樹上木耳,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2、治大腸風毒,下血不止:槐耳二兩,干漆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 3、治婦人漏下,淋瀝不絕:槐蛾不以多少,燒灰,細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食前。 4、治月水不斷,勞損黃瘦,暫止復發(fā),小勞輒劇者:槐鵝、赤石脂各一兩。為末。食前熱酒服二錢。桑黃亦可。 5、治產后血疼欲死者:槐雞半兩。為末,酒濃煎,飲服。 6、治蛔蟲心痛:槐上木耳末,如棗大,正發(fā)和水服,若不止,飲熱水一升。
槐耳粉末淺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絲散在或粘結成團,無色或淡棕色,細長,稍彎曲,有分枝,直徑2.5~6.5μm。孢子褐色,卵形,頂端平截,外壁無色,內壁有疣狀突起,長8~12μm,寬5~8μm。人工栽培的槐耳在色澤、形狀、大小都比較統(tǒng)一、有規(guī)則,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蓋面黃褐色至紅褐色,蓋緣為淡黃褐色,有同心環(huán)帶和環(huán)溝,并有縱皺紋,表面有光澤。而野生槐耳在色澤上不統(tǒng)一,形狀大小不一,表面沒有明顯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