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乳品生產開始應用噴霧干燥器,為大規(guī)模干燥液態(tài)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開始,隨著流化技術的發(fā)展,高強度、高生產率的沸騰床和氣流式干燥器相繼出現(xiàn)。而冷凍升華、輻射和介電式干燥器則為滿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開始發(fā)展了遠紅外和微波干燥器。
干燥器可按操作過程、操作壓力、加熱方式濕物料運動方式或結構等不同特征分類。
按操作過程分類:
按操作過程,干燥器分為間歇式(分批操作)和連續(xù)式兩類。
按操作壓力分類:
按操作壓力,干燥器分為常壓干燥器和真空干燥器兩類,在真空下操作可降低空間的濕分蒸汽分壓而加速干燥過程,且可降低濕分沸點和物料干燥溫度,蒸汽不易外泄,所以,真空干燥器適用于干燥熱敏性、易氧化、易爆和有毒物料以及濕分蒸汽需要回收的場合。
3 輻射干燥器:
通過輻射傳熱,將濕物料加熱進行干燥。電加熱輻射干燥器用紅外線燈泡照射被干燥物料,使物料溫度升高而干燥。煤氣加熱干燥器則燃燒煤氣將金屬或陶瓷輻射板加熱到400~500℃,使之產生紅外線,用以加熱被干燥的物料。輻射干燥器生產強度大,設備緊湊,使用靈活,但能量消耗較大。適用于干燥表面大而薄的物料,如塑料、布匹、木材、涂漆制品等。
噴霧干燥器:
采用霧化器將稀的料液分散為霧滴,在熱氣流(空氣、氮氣或過熱水蒸氣)中自由沉降并迅速蒸發(fā),后被干燥為固體顆粒與氣流分離。霧滴直徑為10~ 60um,每升溶液具有100~600m2的蒸發(fā)面積。干燥時間一般為3~ 10 S 。
優(yōu)點: 物料停留時間短,適于熱敏性物料;所得產品為空心顆粒,操作穩(wěn)定;能連續(xù)、自動化生產;由料液直接獲得粉末產品,省去了蒸發(fā)、結晶、分離和粉碎操作。
缺點:傳熱系數(shù)低;設備體積龐大;操作彈性較小,熱利用率低、能耗大。
噴嘴:離心噴霧器(圓周速度90~160m/s) 、壓力噴霧器、氣流噴霧器(壓縮空氣或蒸汽 ≥300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