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廢銅,它是使用后被廢棄的物品,如從舊建筑物及運輸系統(tǒng)拋棄或拆卸的叫舊廢雜銅。銅和銅基材料,不論處于裸露狀態(tài),還是被包在終產品里,在產品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可回收再生。一般來說,用于再生的廢銅中新廢銅占一半以上。而全部廢雜銅經再加工后有大約1/3以精銅的形式返回市場,另2/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式重新使用。直接應用廢雜銅的前提是嚴格的分類堆放及嚴格的分揀。直接應用廢雜銅具有簡化工藝、設備簡單、回收率高、能耗少、成本低、污染輕等優(yōu)點。直接應用廢雜銅的多少,大體上反映了一個國家銅的再生水平。相比之下,我國廢雜銅的直接使用率較低,每年約為20萬t,僅占廢雜銅總回收量的30%~40%,并且黃銅加工材的生產多由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運作,大大降低了經濟效益,并在能耗、環(huán)保方面帶來后患。
含銅廢碎料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紫銅、黃銅、青銅、白銅的廢雜料,其中,紫雜銅的廢碎料多,如廢舊電纜、銅管、紫銅管、棒、板、塊、帶等。按其可回收加工的便利程度,可以分為5種類型。
第1類:
(a)紫銅管、棒、板、塊、帶,表面干凈,無油泥和其他黏附、夾雜;
(b)各種裸銅線、短線和其他純銅廢料。
第2類:
(a)如類銅廢料中混有紙屑、各種絕緣材料、少量油泥、銹垢、雜物,但其總質量不大于1%;
(b)直徑0.3mm以上的漆包線無污物和雜物。
第3類:各種報廢的純銅或有薄鍍鋅層的純銅電器開關、零部件。
第4類:
(a)直徑0.1~0.3mm的漆包線;
(c)有油泥或少量其他夾雜的漆包線;
(c)干凈、發(fā)脆的火燒線。
第5類:各種純銅水箱、蒸發(fā)器、熱交換器具,但其內部不得有充填物,只允許有少量自然形成的水垢。
根據(jù)來源的不同,廢銅可分為新廢和舊廢兩個部分。舊廢,使用后被廢棄的含銅制品,經過回收或拆解環(huán)節(jié)后得到的銅金屬稱為舊廢。從15年的銅產品平均回收期來看,我國廢銅供應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新廢,在銅生產或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稱為新廢,來源于銅冶煉、銅材加工以及終端產品生產三個環(huán)節(jié)。冶煉端產生的新廢包括爐渣和陽極泥,加工及終端包括工業(yè)殘次品和邊角料。90%以上的新廢由本廠重新回爐利用或由上游回收利用,不會流向市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定制尺寸的實現(xiàn),這部分產品的產量損失將越來越小。
國內廢銅總供給增速緩慢 進口廢銅占比呈下降趨勢,自2013年中國海關實施綠色壁壘行動以來,廢銅進口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底銅價大幅上漲,由于廢銅成本低于精煉銅,下游消費持續(xù)改善,廢銅需求隨之增加,2017年廢銅供應反彈。
近幾年國內廢銅供應增量有限,主要原因是國家電網垃圾處理項目數(shù)量減少,廢舊機電產品拆解量有限,汽車拆解數(shù)量低于預期。我國廢銅供給主要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進口廢銅政策趨嚴,國內廢銅市場逐漸完善,進口廢銅的占比從80%下降到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