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汽車行業(yè)的特殊性,汽車線束的制造過程也比其他普通線束較為特殊。
制造汽車線束的體系大致分兩類:
1.以歐美國家劃分,包括中國:
使用TS16949體系來對制造過程進行控制。
2.以日本為主:
如豐田、本田他們有自己的體系來控制制造過程。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電子控制技術的普遍應用,電氣件越來越多,電線也會越來越多,線束也就變得越粗越重。因此先進的汽車就引入了CAN總線配置,采用多路傳輸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線束比較,多路輸裝置大大減少了導線及聯(lián)插件數(shù)目,使布線更為簡易。
在排列線束前要事先繪制線束圖,線束圖與電路原理圖是不一樣的。電路原理圖是表述各個電氣部分之間關系的圖像,它不反映電氣件彼此之間怎樣連接,不受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距離的影響。而線束圖則必須要顧及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的距離,也要反映出電氣件彼此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汽車線束對材料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包括其電氣性能、材料散發(fā)性、耐溫性等等,都比一般的線束要求要高,特別是涉及到方面的:如方向控制系統(tǒng)、剎車這些重要組件的線束,要求更為嚴格。
在現(xiàn)代汽車上,汽車線束特別多,電子控制系統(tǒng)與線束有著密切關系。有人曾經(jīng)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微機、傳感器與執(zhí)行元件的功能用人體來比喻,可以說微機相當于人腦,傳感器相當于感覺器官,執(zhí)行元件相當于運動器官,那么線束就是神經(jīng)和血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