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對背(BACK-TO-BACK)信用證:是受益人要求通知行在原有的信用證基礎上,開立一個新的信用證,主要兩國不能直接進行貿(mào)易時,通過第三方來進行貿(mào)易。背對背信用證和可轉證信用證都產(chǎn)生于中間交易,為中間商人提供便利。
信用證關系人 1.信用證申請人(Applicant) 開證申請人是向銀行提交申請書申請開立信用證的人,它一般為進出口貿(mào)易業(yè)務中的進口商。 2.信用證通知行(Advising Bank) 通知行是受開證行的委托,將信用證通知給受益人的銀行,它一般為開證行在出口地的代理行或分行。 3.信用證付款行(Paying Bank/Drawee Bank) 承兌行是開證行在承兌信用證中指定并授權向受益人承擔(無追索權)付款責任的銀行。 4.信用證承兌行(Accepting Bank) 承兌行是開證行在承兌信用證中指定的并授權承兌信用證項下匯票的銀行。在遠期信用證項下,承兌行可以是開證行本身,也要以是開證行指定的另外一家銀行。 5.信用證議付行(Negotiating Bank) 議付行是根據(jù)開證行在議付信用證中的授權,買進受益人提交的匯票和單據(jù)的銀行。 6.信用證償付行(Reimbursing Bank) 償付行是受開證行指示或由開證行授權,對信用證的付款行,承兌行、保兌行或議付行進行付款的銀行。 7.信用證轉讓行(Transferring Bank) 轉讓行是應受益人的要求,將可轉讓信用證轉讓給第二益人的銀行。轉讓行一般為信用證的通知行。
詐騙 進口商將過期失效的信用證刻意涂改,變更原證的金額,裝船期和受益人名稱,并直接郵寄或面交受益人,以騙取出口貨物,或誘使出口方向其開立信用證,騙取銀行融資。例如:江蘇某外貿(mào)公司曾收到一份由香港客商面交的信開信用證,金額為318萬美元,當?shù)刂行袑徍撕?,發(fā)覺該證金額、裝船期及受益人名稱均有明顯涂改痕跡,于是提醒受益人注意,并立即向開證行查詢,后查明此證是經(jīng)客商涂改后,交給外貿(mào)公司,企圖以此要求我方銀行向其開出630萬美元的信用證,以便在國外招搖撞騙。事實上,這是一份早已過期失效的舊信用證。幸虧我方銀行警惕性高,才及時制止了這一起巨額信用證詐騙案。
故設障礙 進口商往往利用信用證"嚴格一致"的原則,蓄意在信用證中增添一些難以履行的條件,或設置一些陷阱。如規(guī)定不確定,有字誤以及條款內(nèi)容相互矛盾的信用證。 信用證上存在字誤,如受益人名稱、地址、裝運船、地址、有效期限等打錯字,不要以為是小瑕疵,它們將直接影響要求提示的單據(jù),有可能成為開證行拒付的理由。此外,信用證中規(guī)定禁止分批裝運卻又限定每批交貨的期限,或既允許提示聯(lián)運提單卻又禁止轉船,或者要求的保險的種類相互重疊等,這些無疑是相互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