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是民法上的責任,是區(qū)別于物保的人的擔保,是第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其債務時,該第三人按照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擔保方式,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保函是國際經濟法上的責任,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在《漢堡規(guī)則》中規(guī)定,托運人為了換取清潔提單可向承運人出具保函,保函只在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有效。我國海商法沒有關于保函的規(guī)定,實踐中參照以上規(guī)定。
稅款保付反擔保函需填寫和提交的材料:
1.開立保函申請書;
2.開立保函協(xié)議書;
3.加工貿易合同副本;
4.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特準經營證;
5.提供國家外匯管理局備案表;
6.外經貿部核準批件;
7.出口許可證。
國際經貿實踐中的保函大多是見索即付保函,它吸收了信用證的特點,越來越向信用證靠近,使見索即付保函與備用信用證在性質上日趨相同。表現(xiàn)在:,擔保人銀行或開證行的擔?;蚋犊钬熑味际切缘模m然保函或備用信用證從用途上是發(fā)揮擔保的作用,即當申請人不履行債項時,受益人可憑保函或備用信用證取得補償,當申請人履行了其債項,受益人就不必要使用(備用信用證就是如此得名的);第二,它們雖然是依據申請人與受益人訂立的基礎合同開立的,但一旦開立,則獨立于基礎合同;第三,它們是純粹的單據交易,擔保人或開證行對受益人的索賠要求是基于保函或備用信用證中的條款和規(guī)定的單據,即只憑單付款。因此,有人將保函稱為“擔保信用證”。
獨立性保函是二戰(zhàn)后為適應當代國際貿易發(fā)展的需要,由銀行和商業(yè)實踐的發(fā)展而逐步確立起來的,并成為國際擔保的主流和趨勢,原因主要在于:,從屬性保函的發(fā)生索賠時,擔保銀行須調查基礎合同履行的真實情況,這是其人員和專業(yè)技術能力所不能及的,且會因此被卷入到合同糾紛甚至訴訟中。銀行為自身利益考慮,絕不愿意卷入到復雜的合同糾紛中,使銀行的利益和信譽受到損壞,而趨向于使用獨立性保函。而且銀行在處理保函業(yè)務時,正越來越多地引進信用證業(yè)務的處理原則,甚至有的將保函稱為擔保信用證。第二,獨立性保函可使受益人的權益更有保障和更易于實現(xiàn),可以避免保函申請人提出各種原因如不可抗力、合同履行不可能等等來對抗其索賠的請求,避免對違約人起訴所花費大量的金錢、精力及訴訟曠日持久等缺陷,可確保其權益不至因合同糾紛而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