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型:該雞體型一致,特點是。前軀稍窄,背長而平直,后軀寬而豐滿,腿較長,尾羽高翹,體形呈元寶狀。
2.外貌特征:橫斑羽是該雞外貌的基本特征,全身大部分羽毛呈黑白相間、寬窄一致的斑紋狀。母雞頭部和項羽邊緣鑲嵌桔紅色或土黃色,羽毛緊密,清秀美觀;公雞項羽和鞍羽多呈紅色,尾羽呈黑色帶有綠色光澤。頭型多為平頭,冠形以單冠多,喙基部為黑色,邊緣及呈白色。虹彩以桔紅色為多,土黃色為次之。脛色以白色為主,爪部顏色以白色多,皮膚顏色均為白色。
3.體重和體尺:成年公、母雞體重分別為 1.40 kg、 1.26 kg,體斜長分別為: 16.4 cm和 17.8 cm。雛雞生長速度受飼養(yǎng)條件,育雛季節(jié)不同有一定差異。到4月齡公雞平均體重 1180 g,母雞 920 g。羽毛生長較慢,一般到6月齡才能全部換為成年羽。
塑料大棚雞舍
塑料大棚雞舍就是用塑料薄膜把雞舍的露天部分罩上,利用塑料薄膜的良好透光性和密閉性,將太陽能輻射和雞體自身散發(fā)的熱量保存下來,從而提高了棚舍內(nèi)溫度。它能人為創(chuàng)造適應雞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小氣候,減少雞舍不合理的熱能消耗,降低雞的維持需要,從而使更多的養(yǎng)分供給生產(chǎn)。塑料大棚雞舍的建造,棚舍的左側、右側和后側為墻壁,前坡是用竹條、木桿或鋼筋做成的弧形拱架,外覆塑料薄膜,搭成三面為圍墻、一面為塑料薄膜的起脊式雞舍。墻壁建成夾層,可增強防寒、保溫能力,內(nèi)徑在10 厘米左右,建墻所需的原料可以是土或磚、石。后坡可用油氈紙、稻草、秫秸、泥土等按常規(guī)建造,外面再鋪1 層稻殼等物。一般來講,雞舍的后墻高1 . 2~1 . 5 米,脊高為2 . 2~2 . 5 米,跨度為6 米,脊到后墻的垂直距離為4 米。塑料薄膜與地面、墻的接觸處,要用泥土壓實,防止賊風進入。在薄膜上每隔50 厘米,用繩將薄膜捆牢,防止大風將薄膜刮掉。棚舍內(nèi)地面可用磚墊起30~40 厘米。棚舍的南部要設置排水溝,及時排出薄膜表面滴落的水。棚舍的北墻每隔3 米設置l 個1 米*0. 8 米的窗戶,在冬季時封嚴,夏季時逐漸打開。門應設在棚舍的東側,向外開。棚內(nèi)還要設置照明設施。
開放式網(wǎng)上平養(yǎng)無過道雞舍
這種雞舍適用于育雛和飼養(yǎng)育成雞、仔雞。雞舍的跨度6 ~ 8 米,南北墻設窗戶。南窗高1 . 5 米,寬1 . 6 米;北窗高1 . 5 米,寬1 米。舍內(nèi)用金屬鐵絲隔離成小自然間。每一自然間設有小門,供飼養(yǎng)員出入及飼養(yǎng)操作。小門的位置依雞舍跨度而定,跨度小的設在雞舍內(nèi)南或北一側,跨度大的設在中間,小門的寬度約1 . 2 米。在離地面70 厘米高處架設網(wǎng)片。
利用舊設施改造的雞舍
利用農(nóng)舍、庫房等其他設備改建雞舍,達到綜合利用,可以降低成本。必須做到通風、保溫。一般舊的農(nóng)舍較矮,窗戶小,通風性能差。改建時應將窗戶改大,或在北墻開窗,增加通風和采光。舍內(nèi)要保持干燥。舊的房屋低洼,濕度大,改建時要用石灰、泥土和煤渣打成三合土墊在室內(nèi),在舍外開排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