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款人的效力。根據我國《票據法》第44條,付款人在完成承兌后將成為匯票的承兌人,應當承擔到期付款的責任。即使在到期H,承兌人尚未從出票人收到資金,該承兌人也不得以此對抗持票人。按照《日內瓦統一匯票本票法》第28條,匯票已獲承兌的,即使于到期日時持票人系原出票人,也可就票據金額向承兌人直接請求支付。這些規(guī)定均表明,經承兌后的票據應當具有無因證券的性質。同時,付款人一經承兌,須對持票人承擔追索責任,持票人對承兌人的追索權不因未按期提示付款而喪失。而且,付款人要承擔終的追索責任,匯票上的其他債務人因被追索或主動清償了匯票債務而取得票據時,均有權對承兌人行使再追索權。
對出票人和背書人的效力。根據我國《票據法》第26條,出票人和背書人在交付票據后,即對后手持票人負有法定擔保責任。這種責任,在付款人完成承兌行為之前,包含擔保承兌和擔保付款雙重內容。而在付款人承兌之后,只包含擔保付款,因為他們已被免于受到由于票據被拒絕承兌而引發(fā)的期前追索。
由銀行承諾到期付款的匯票稱為銀行承兌匯票;信譽卓著的企業(yè)承諾到期付款的匯票稱為商業(yè)承兌匯票。由于市場經濟所必需的信用體系在我國尚未完全建立,商業(yè)承兌匯票使用范圍并不廣泛,我們經濟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是銀行承兌匯票。
匯票承兌
付款單位出納員在填制完銀行承兌匯票后,應將匯票的有關內容與交易合同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后填制“銀行承兌協議”及銀行承兌匯票清單,并在“承兌申請人”處蓋單位公章。銀行承兌協議一般為一式三聯,銀行信貸部門一聯,銀行會計部門一聯,付款單位一聯,其內容主要是匯票的基本內容,匯票經銀行承兌后承兌申請人應遵守的基本條款等。待銀行審核完畢之后,在銀行承兌協議上加蓋銀行公章或合同章,在銀行承兌匯票上加蓋匯票專用章,并至少加蓋一個經辦人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