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海參生長于深海區(qū)域,沒有污染,由于天然的環(huán)境的因素,海參沒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為食。養(yǎng)殖海參則可能生長在淺水區(qū)或人工池中,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但食物來源可能受限。
野生海參形態(tài)有點像橢圓形的,但是兩頭尖尖的,中間有些粗。典型的短粗胖,看上去非常結實,年齡越長的海參,這種特點越明顯。養(yǎng)殖海參體形顏色大多鮮艷,呈黃綠色,皮質薄,長得細長,缺乏韌勁。
野生海刺參一般都生長在距離海域20-30米左右的海底深處,因為在海流大環(huán)境中,海參通過底足爬行來尋找食物,所以底足長得粗大、附著力強。養(yǎng)殖海參由于長期食用人工投放的餌料不需要移動,生活在淺水圈養(yǎng)池或人工池中,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額前生活在淺水區(qū),底足的行動作用下降,所以其底足的行動力下降,附著力差,細小。
冬蟲夏草,又稱為夏草冬蟲,簡稱蟲草。全世界目前已報道發(fā)現由蟲草屬Cordyceps寄生于昆蟲、蜘蛛和其他生物長出子實體的蟲草種類達400多種;我國已記錄68種。在國內外一些人和學者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蟲草屬寄生并能產生子實體的菌物結合體都通稱為冬蟲夏草。然而,中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學和我國絕大部分學者和人們及本文所指的冬蟲夏草,是特指僅分布于我國青藏高原及邊緣地區(qū)高寒草甸中的中華蟲草菌Cordyceps sienesis (Berkeley) Saccardo (1878)寄生于昆蟲綱、鱗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屬Hepialus幼蟲感病后形成的蟲、菌結合體;;而其他類群僅稱為蟲草,不是正宗的冬蟲夏草。
蟲草為麥角菌科植物,干燥的蟲草體與菌座相連而成,全長9~12厘米,蟲體如三眠老蠶,長3~6厘米,粗約0.4~0.7厘米。表面棕黃色,粗糙,背部有許多橫皺紋,腹部有8對足,中間4對足較明顯,其特征如蠶體,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周邊顯深黃色,斷面心內充實。蟲體頭部生出菌座呈棒狀,彎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長達4~8厘米,氣微臭,以蟲體色澤黃亮,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