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首先需要的是墳地。舊時,漢族多采用土葬,城市一般人家都有自己的祖墳,即私人墓地。墳地的選擇是由陰陽生根據(jù)八卦的陰陽五行擇定“風水寶地”,俗稱“相陰宅”。那時,凡是能夠買得起地的人家都盡可能購置墳地,為的是讓自己的祖宗安生。民間普遍認為亡者以“入土為安”。那些赤貧之家無力購地,死后多葬于荒郊,俗稱為“亂葬崗子”。
喪禮
人死,稱“逝世”、“謝世”,俗稱“倒頭”、“過去了”等等。人將死或死后,家人要辦的件事就是到東門外的天后宮去請茶師傅。茶師傅是專門幫助人們料理紅白喜事的人,也稱“茶房”。舊時的天后宮內(nèi)有一殿,專做茶房的辦公室。內(nèi)有幾個負責人,各自帶有幾個徒弟。這些人專司并包攬了市內(nèi)城市居民的紅白事,按城區(qū)劃分若干片,分別負責各片的紅白事。只要接到死者家屬來送信兒,就會根據(jù)地域分工馬上工作,即通知杠房、棚鋪、賃貨鋪、扎彩作乃至酒席處等相關(guān)行業(yè)為死者準備治喪用具,并進入死者家?guī)椭侠韱适?,直至下葬為止?/p>
換好裝裹后,要請畫師為死者畫像,用以布置靈堂。杠房人抬來“床板兒”,也就是靈床,亦稱“逍遙床”,將死者安置在床板兒上停靈。死者停靈要頭對屋門,并在頭前設(shè)一小供桌,點上燜燈,擺上水果、
五谷、點心(硬皮、小八件兒)等供品。其中一定要給死者供上一碗裝滿飯菜的供品,放一雙筷子,謂之“倒頭飯”。同時燃香,香的兩頭點燃,橫放在香架上,謂之“倒頭香”。此外,在桌前地下放燒紙瓦盆一具,合家舉哀焚紙。并于門外焚燒紙糊的轎子,謂之“燒倒頭轎”,意在讓死者靈魂乘轎上西天。貧窮者可用炊具笊籬代而焚之。
此時,家人要將停尸屋內(nèi)所有的帶玻璃鏡子的物品移置別室或用白布、白紙遮蓋嚴,直至死者下葬后方可揭開。俗傳是防此等物品照映亡人,使其靈魂被攝入,不能順利離家。同時還要在窗戶紙上捅一個洞,意思是讓死者靈魂從這里赴望鄉(xiāng)臺。
圓墳后,喪禮基本結(jié)束。但在葬后三七、五七、七七、六十日時均設(shè)祭。五七時,必須由孝子親手焚燒紙糊的彩人。據(jù)說以此可減輕死者生前罪過。六十日焚燒紙糊的船轎,傳說可使死者的靈魂渡過混河。除此,在死者的誕日、祭日(一周年不得去上墳)和清明節(jié)等,晚輩再到墳前祭奠。其它祭祖活動幾乎都在家中之靈牌兒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