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思念、祈福。后淪為的就是喪葬文化、祭奠文化。故人離去以后,我們能表達的就是對故人的思念和尊重,于是在后事處理中的禮儀以及祭掃禮儀應(yīng)該是我們需要注重和掌握的。今天就以喪葬禁忌為題做一次探討和總結(jié)。 喪葬禁忌: 1.祭祀節(jié)日形成 在古代漢族舊時,墓祭逝者,一般于春季的戊寅日前,因為該日為天赦。俗諺說:“新墳不過赦。”《葬書》認為,太歲壓祭主本命,故而禁忌在這祭祀新墳。后輩祭祀逝去的祖先,就有了俗定的日子,一般在年節(jié)、清明、忌日等等。 2.祭祀多以七為期 初喪時的祭祀又多以七數(shù)為期,逢七必祭。在家中祭祀祖先的牌位,可早晚隨時祭祀,但關(guān)鍵的是,祭祀必須要遵從時日,而且要持之以恒。在忌日里祭祀祖先,不能推遲時日,如果在前幾天還可,但拖后兩三天則是不好的,否則,祖先等上三天,還見不到供品,便會對兒孫們失望,嘆口冷氣而去。這口冷氣就是窮氣,活著的人以后可能便要受窮了。 3.喪葬禁忌細則: 中國傳統(tǒng)的喪葬后事處理,為了尊重祖先,形成了一些理念和操作上的禁忌。如果不顧這些禁忌就昭示著不吉利,同時也是對逝者的不敬。 禁忌(1)忌雙日出殯。雙日則有不祥的預(yù)兆,認為雙日出殯有死兩人的含義,因而出殯時必擇單日,忌于雙日舉行。 禁忌(2)忌正午出殯。在黎族地區(qū)有這一禁忌習(xí)俗。黎人家中如有人去世,多是上午亡而下午葬,或下午亡次日葬,在家停尸時間甚短,但忌于正午時分出殯。認為違忌時會招致兇災(zāi)。 禁忌(3)忌淚灑尸身。流傳于部分地區(qū)的一種說法,如果家中有人亡故,而為死者穿衣服時應(yīng)忌悲泣,以免淚灑尸身。認為會有狀況發(fā)生,驚起亡靈。 禁忌(4) 忌棺木從門出。有滿族地禁忌習(xí)俗之說。認為門是供人出入之所,忌逝者橫行,否則以為不吉,因有從窗戶出棺的習(xí)俗。 禁忌(5)靈前忌有貓出現(xiàn)。死者于出殯前,停尸守靈,忌有貓接近,認為有貓觸及,或跳越前后,會如死者會驟然而立一般,有禍害家人之意。 禁忌(6)應(yīng)忌理發(fā)。若家中如有人去世,家屬或男子在一個月內(nèi)不得理發(fā)、刮臉。長輩亡故,多是由晚輩進行恪守,認為頭發(fā)受之于父母,先親去世,留發(fā)以表達哀痛、孝心與思念。還有部分地區(qū)認為是理發(fā)是在改變自己形貌,使亡靈不能辨認,以避免災(zāi)禍。此外還有一說,認為嬰兒出生后百日始能理發(fā),否則會有夭折之禍。 禁忌(7)忌日禁歡樂。即親喪之日,忌舉吉事,如飲酒作樂等。自不用說,逝者喪生之日,做歡樂的事情會視為大不敬。在“忌日”亦稱“忌食”之時,古人如此說:《禮記- 檀弓上》云:“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這是大家一并而遵的。
為什么火化時不讓家屬靠近?
很多人不明白,火化的時候為什么不讓家屬靠近?其實,這里面有好幾個原因?;鸹膱鼍罢娌皇且话闳四艹惺艿?。你想想,親人被推入火化爐,爐內(nèi)溫度瞬間飆升到600度以上,遺體在高溫下迅速瓦解,皮肉崩裂、骨頭碎裂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畫面,誰看了能不崩潰?為了保護家屬的情感,火葬場一般不建議他們靠近。
火葬的社會接受度:從排斥到接受
火葬在中國的普及過程并不容易。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入土為安”,覺得人死后只有埋在土里,才能算是“回家”?;鹪徇@種方式,早些年是不太被接受的。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環(huán)保理念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火葬?,F(xiàn)代人對死亡的看法也發(fā)生了改變,很多人認為,火化是一種更加環(huán)保、節(jié)約資源的方式,而且也符合現(xiàn)代社會快速、的特點。
從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的火葬率達到了53%,雖然還沒有日本那么高,但已經(jīng)是一個相當(dāng)高的比例了。這說明,火葬已經(jīng)逐漸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尤其是在大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火葬無疑是更為現(xiàn)實的選擇。
之所以不建議立即撥打火葬場電話,除了考慮到要初步料理后事外,還應(yīng)考慮到殯葬車的出車時間,如果火葬場的殯葬車是夜晚(18:00-次日08:00)出車,殯葬車接運遺體的費用就要在白天費用的基礎(chǔ)上加收50%,這也是為什么老人去世后,不建議時間撥打火葬場電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