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學生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看,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消極對待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有錯誤的認識,在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在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厭學和逃學是孿生兄弟。厭學是曠課的主要原因之一,逃課是厭學的極端表現。
,父母要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期望過高是普遍現象。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家長期望的水平,讓孩子在超負荷狀態(tài)下變得厭學,這種情況必須改變。作為父母,要正視現實,合理調整孩子的期望,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時刻幫助孩子做出適當的估計,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低估自己。這樣,孩子可以自信而不自滿,自尊而不自負,自強而不自暴自棄。如果家長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買各種輔導材料,問孩子每次考試每科必須考多少分,往往會導致孩子厭學、怕學,甚至棄學、逃學、離家出走的悲劇。
第二,正確引導孩子建立自信心。
厭學兒童的顯著特征是自信心的喪失。如果父母適當降低學習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孩子就會建立自信。這樣,學生就會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糾正厭學情緒。當孩子在每一次作業(yè)、測試或成長經歷中取得進步時,家長要有意識地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看到希望,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