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產品設計的基本目標就是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并激發(fā)正向情感的設計。使用戶接觸和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激發(fā)用戶的正向情感,比如愉快,信任,滿足;避免用戶產生負向情感,比如失望,挫折感,痛苦。正向的情感會使用戶更樂于使用產品,遇到使用過程的一些小問題也更加包容。
1.美觀的物品更好用
一眼看過去好像沒有辦法反駁,但是一下子又想不清楚為什么。人在焦慮時,思路變窄,僅集中于與問題直接相關的方面,甚至會重復操作。美觀的物品使人更容易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人的情感、行為和認知是相互影響的,當人們由于美學的視覺刺激而產生正向情緒時,同期對學習、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有很大的促進和提升。
美觀的東西--減少焦慮--更富創(chuàng)造力--審美能力提高--喜歡美觀的東西……這似乎是一個正循環(huán)。很多藝術家都有mental problem,也許都跟這個有關。
2. 增強設計的易用性
設計的易用性對增強用戶體驗人性化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試想,如果你看到一個網頁界面,上面都是天花亂墜的廣告,導航入口到處都是,分區(qū)不明,這種支離破碎的感覺一定會讓你覺得很糟糕,進而產生負面情緒的堆積。
在做設計的時候,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做到功能的高可用性,那就不如轉而去考慮做減法,因為過猶不及,一下子想把所有功能都實現的結果就是一個都沒實現好。
3. 設計的功能、性能和可用性
一個好的功能可能因為可用性差而導致性能低。比如,網易郵箱的郵箱搬家是一個好的功能,但是對很多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理解和使用門檻相對較高的功能,如果本身做不到“產品智能,界面傻瓜”(也就是可用性強)的話,是很難快速方便地完成"收取/管理其他郵箱"這個任務的,于是性能就不好。
4. 三種水平的設計與產品特點的對應關系
本能水平的設計——外形
行為水平的設計——使用的樂趣和效率
反思水平的設計——自我形象、個人滿意、記憶
(1)本能水平
人是視覺動物,對外形的觀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視覺設計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維,就越可能讓人接受并且喜歡。
(2)行為水平
行為水平的設計可能是我們應該關注多的,使用產品是一連串的操作,美觀界面帶來的良好印象能否延續(xù),關鍵就要看兩點:一方面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是否是一種有樂趣的操作體驗。行為水平設計的4個方面: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覺。
(3) 反思水平
真正的問題與產品設計的內在價值無關,而在于聯絡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重要的一個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會中的地位需要。當以物品的特殊品質使他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當它加深了我們的滿意度時,愛就產生了。
5.為誰設計?
作為產品設計者,我們不斷給產品增加新特征,但你研究過用戶從事什么樣的活動嗎?產品需要支持什么樣的任務?設計者必須知道產品是為誰設計的。道理很簡單,你想討好一個人,必需先知道這個人的喜歡是什么。
但是我們很快又會發(fā)現,用戶的需求是難以捉摸的,何況這些需求可能大部分是隱性的,用戶不一定意識得到、不一定表達得出、不一定有動力去表達。以人為中心去設計,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