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體型威武,被譽為百獸,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造成獅形以鎮(zhèn)壓或以示威武。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為本,配合節(jié)氣變更與農事生活、各種節(jié)日或迎神喜典應運而生,在這些節(jié)慶中,人們?yōu)榱怂笊钇桨苍攲?,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演變下來,這種形式便漸漸具有娛樂民間的意義。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于立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于是他們便創(chuàng)造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這門藝術起源卻是眾說紛紜。行家遍翻群書,追根到底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這又包括種種的傳說。其中有:漢代起源: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xù)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漢章帝先后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后來金毛雄獅狂性發(fā)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后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北魏起源說: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制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后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制,務實得以流傳后世。
唐代起源說:在碑使中有關于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只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tài)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后,舞獅便流入民間。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有詩云:"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國際上廣泛認同的佛山起源說:在遠古時候,廣東南??し鹕芥?zhèn)忠義鄉(xiāng)出現奇獸,身長八尺,頭大身小,眼若銅鈴,青面獠牙,頭生一獨角。這頭奇獸于除夕晚出現,去如風,專門破壞民間農作物包括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