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未中斷,其根本,在于華夏民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氣度和以民為本、以天下國家為先的廣闊胸襟?!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古代仁人志士們的凜凜風(fēng)骨和峻潔氣節(jié),以及聰慧、勤儉、堅強的品性,鐫刻在家國天下的底色之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當他們“沉浸醲郁,含英咀華”地付諸文章、著述之后,這些文章、著述,就成了精神的直接載體。善本文獻,正是這類文章和著作的淵藪,也理所當然地成了這種精神深沉、厚重的載體。
此外,由于善本古籍不僅包括刻本、抄本、稿本,還包括那些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的殘本、散頁等(主要指元代以前的),因而也就具備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品性,凝練并包羅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之后,流傳至今的善本古籍,恒久地傳達著民族精神的嘹亮回聲。由此,保存、傳承善本古籍,正是我們傳承、發(fā)揚并加強民族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