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大約四百年前,一個四方云游的道士,走至沈陽城東北一處村莊時天色已晚,便借宿在一老者家里。老者是好客的人,對道士的到來很高興,安排了素餐、備好了干凈的被褥招待得很是熱情周到。晚飯后無事,道士與老者閑談時,得知離此不遠有一處湖水,雖面積不大,但湖水終年充盈。且湖水周圍山嶺所生長植物異常繁茂。道士很好奇,想去看看。老者便在第二天帶著道士來到老者所說之地仔細游覽了一遍。道士臨離此地而繼續(xù)云游之時,感念老者招待之熱情,便對老者說道:叨擾您這些時候,對您的熱情招待很是感激。自此相別,無以為謝,我留一言望老丈信之據(jù)我看,此處應有百眼泉眼,從泉眼涌出的清泉之水滋潤著這一方山水。所以此地才會湖水縱無源亦不竭,群山遇旱時也常綠。這處的山勢水型再加上這難得一遇的百眼泉眼合在一起形成了百水拱衛(wèi)、潛龍深藏的風水格局,可以說是貴不可言。若老丈百年之后,葬在此處靠山面水的地方,可保后世子孫富貴、平安。老者不解還想問個究竟時,道士只說一句山連綿,成萬象,如龍左右環(huán)抱;水蕩漾,載千波,似金八方聚來便飄然而去。老者雖聽的一知半解,但也記在心里。隨著老者與人說起道士的言語,慢慢的,知曉了此地風水者越來越多。
若干年后,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晏駕后,繼位者皇太極為其擇選陵寢之地時,有知情人向皇太極說起了這件事?;侍珮O聽后很干興趣,將這處山水所在列為修建陵寢的備選地之一,并派人去實地查看。查看的官員帶著堪輿高手去實地查看后,回來稟告皇太極說:這處山水所在的實際情況與人們傳誦的大體一樣,此處的山為長白山余脈,按風水學講屬龍脈的嫩龍一節(jié),并有湖水環(huán)繞,是一處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可唯獨只找到泉眼九十九眼,并沒找到那百眼泉眼,未免美中不足。皇太極聽后,雖有遺憾也只好另選他處。后,努爾哈赤的陵寢改選在了天柱山修建。后來,雖然在一住于此處山上的獵戶家里發(fā)現(xiàn)了那百眼泉眼,但因福陵已建成多年而未果。
多年來,此處土地有百眼泉眼拱衛(wèi)、風水貴不可言的傳說在民間口口相傳,所知者甚廣。此處更成為很多人安葬親人遺體的之地。
傳說雖無正史可考,但此處山水之環(huán)境至今卻仍有實地可查。
傳說中的這處地方,現(xiàn)在的地名叫東大山。即東山公墓所在地。
特別提醒:本頁面所展現(xiàn)的公司、產品及其它相關信息,均由用戶自行發(fā)布。
購買相關產品時務必先行確認商家資質、產品質量以及比較產品價格,慎重作出個人的獨立判斷,謹防欺詐行為。